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西苑勤政殿,一片整齐的石青色马褂,白顶红缨凉帽,绿色鲨鱼皮鞘腰刀,身形挺拔,五官端正,堪比仪仗队,这是清宫侍卫们聚集在此开会。

刘骁给侍卫们开会进行思想教育,这是领侍卫内大臣的职责所在,分内工作,也是光绪最后悔的一件事,瀛台救驾的心理刺激太大,一激动给了个最大的封赏,现在细想起来给个二等侍卫都嫌多。

大清的侍卫制度很有讲究,总体来说侍卫就是以守大门为工作的青年干部孵化器,以乾清门为界,以南是外朝,以北是内廷,外朝侍卫称作大门侍卫,地位最低,内廷侍卫称之为乾清门侍卫,基本上云集在乾清门以及内廷南北中轴线的五殿十三门,能选做侍卫,基本上仕途就有了保证,尤其乾清门侍卫,距离皇帝更近,二十来岁当差,三十岁就外放当官了。

侍卫编制众多,一等侍卫正三品,六十人,二等侍卫正四品一百五十人,三等侍卫正五品,二百七十人,蓝翎侍卫正六品九十人,一共五百七十人,但是实际到岗没那么多,因为高级别侍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可能真的鞍前马后跟着皇帝到处随行护驾,慈禧逃跑带走一部分,还有些属于铁杆后党,不敢来上班,所以当下非当值的侍卫只有一百多人。

这批人以满蒙上三旗子弟和武进士为来源,无论是人数还是武力值都可以忽略不计,刘骁给他们开会的主题是两个字:下岗。

作为领侍卫内大臣的刘大人宣布,侍卫只保留一百员额,其余全部待岗,下面顿时哗然。

有聪明人悟出味道来了,要变天了。

侍卫们心里憋屈,本来好好的侍卫当着,黄马褂穿着,前途似锦,现在突然就失业了,却又无可奈何,至少现在不敢说什么。

有个胆子大的一等侍卫起身说话,从侍卫制度建立开始讲起,洋洋洒洒一大堆,什么侍卫掌管宫禁大门外锁,太监掌管内锁,侍卫服役期满,外放就是个都统,各种繁琐复杂历史悠久的老传统,最后总结出一句话,你把祖宗留下的侍卫制度改了,以后上三旗这些子弟如何安排,皇宫大内的安保谁来负责?

说完,一等侍卫目光炯炯看着刘骁,满心以为对方会哑口无言。

刘骁哑然失笑,这货就属于没有眼力价的,看不出已经变天了。

“上三旗的勋贵子弟,自谋出路,大清不是你们满人一家的大清,而是汉满蒙回藏共同的大清,上三旗子弟充任侍卫,起步就是六品官,对下五旗,对其他民族不公平,尔等可曾想过别人的出路?”

“至于皇宫大内的安保,本公说了,留一百人足矣,其余部分,进口德国黑背充任。”

有人不懂就问:“德国黑背是什么?”

刘骁说:“狼犬。”

这就是骂人了,众侍卫握紧绿色鲨鱼皮鞘的腰刀,牙关紧咬,恨不得当场格杀此贼。

一人愤然站起道:“大人方才说对其他族裔不公,我想说,这是上三旗子弟的祖先们用战功换来的,这就是公道!”

刘骁鼓掌:“说得好,我赞同!”

众侍卫不解,只听刘骁说:“你说的有道理,付出生命和鲜血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天公地道,一点毛病都没有,圣人来了都反驳不了。”

他越是这样说,众侍卫越害怕,这货肯定是留着后手呢。

果不其然,刘骁接着说:“你说的那是过去式了,大清入关有多少年了,祖宗的功业再大,也经不住不肖子孙的败坏,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的时候吗,你们在哪儿,鏖战紫竹林的时候,你们在哪,廊坊阻击战,你们在哪儿,东便门保卫战,你们在哪,指望你们,指望上三旗的勋贵子弟,大清早亡八百遍了!”

他提高声调道:“大清今天能继续存在,龙旗能在正阳门飘扬,皇上能在养心殿睡得踏实,靠的是天下第一镇健儿们的浴血奋战,靠的是武卫军同袍的无畏牺牲,靠的是直隶京师百姓的家破人亡,所以,该我们老百姓为子孙谋福利了。”

他扫视下面不服的目光,昂然道:“不服气,本公给你们发枪发弹,城外拉个场子练练呗?”

这下全怂了,桀骜的目光低垂下去,不敢与他对视。

刘骁又说:“你们能站在这里的,有功无过,年纪大的回家歇着另谋职业,年纪轻的继续留任,也不是没有出头的机会,我知道你们不服,不甘,这样吧,我做个表率,我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也不干了,和你们一起下岗。”

说罢他摘下官帽:“咱侍卫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振聋发聩的话语让很多尚有廉耻的年轻侍卫面红耳赤,也摘下了官帽,愿意带头下岗。

这边正开着会,报信的小太监来了,进来耳语几句,刘骁喜上眉梢,对满堂侍卫说:“公布一个喜讯,后宫有喜,皇上就要有阿哥了。”

这总算是众多噩耗中的一则好消息了,侍卫们欢欣鼓舞,刘骁顺势宣布散会,各回各家吧,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以后再来皇宫就不是以上班的身份,而是游客了。

皇家有喜这个事儿是纳兰安排的,属于计划中稳步进行的重要一步,好事不能等,先让这些侍卫回家传播一波,然后用报纸和电文的形式辐射全国,给天下百姓一点新的希望。

京报但仅限于刊登皇帝谕旨,大臣奏章,朝廷文牍等,不存在记者采编环节,是古代报纸范畴,就先凑合着用吧。

舆论是利器,是话语权,掌握了话语权,比掌握皇权还厉害,比十个镇的军队还有战斗力,当务之急就是筹办自己掌握的报纸,干这个,刘骁驾轻就熟。

他准备创办一份报纸,就叫《黄皮京报》,既与旧京报区分,又显示出渊源来,原来京报是可以民间自由刊印转发的,每天一册,大都是用黄皮作为封面,久而久之,俗称为黄皮京报,沿用这个名称,也算是巧妙利用现有IP。


页面连接:http://www.politicalblack.com/book_0_hzzwn/nfcvfovh.html

69书吧 360小说网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书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