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老李的人生以《清日乙巳条约》作为终点,总算避免了抱憾而亡的悲哀,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是向上扬起的,是一雪前耻的,这是他个人的终点,却是国家的转折点,有的人死去了,更多的人还在风雨兼程。

内阁奏请皇帝给李鸿章追赠太傅头衔,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在京举办隆重葬礼,灵柩发还合肥老家安葬,老李的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也都得到了晋升,做为抚恤。

一品大员的逝世为条约增添悲壮肃穆的氛围,在京大员们全都送了挽联,其中摆在最显要位置的自然是皇帝和内阁张首辅的挽联,但是当慈禧太后的挽联抵达现场后,其他人的就都黯然失色。

虽然西太后只是一个被软禁起来的政治斗争失败者,但她毕竟执掌大清近乎半个世纪,威望无人能敌,老佛爷和李鸿章是半辈子的君臣,老李走了,慈禧眼瞅着也没多少时日了,同龄人的凋零更能让人黯然。

此刻的紫禁城中,慈禧仰望着宁寿宫上方的天空,听着外面隆隆炮声,那是为老李葬礼而鸣响的礼炮,也许下一次鸣炮就是为自己了,短短数年,变了人间,自己所代表的那个大清已经随风而去,现在立于世界的是崭新的大清。

可惜,自己也许看不到登顶时的大清了。

伊藤博文没有参加李鸿章的葬礼,他着急忙慌的往回赶,回国落实条约的实施。

人还没到,电报先到国内,果然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各界纷纷表示这是奇耻大辱,绝不能接受,更有人痛骂伊藤博文是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东京街头,到处是激愤的演说者,无知民众受到蛊惑,振臂高呼,呼吁革命。

船到长崎,当地警方如临大敌,因为条约中规定长崎将会划出一片地域给清国做租界,所以长崎人民的愤怒更甚,数百名警察手持长棍阻止愤怒的人群冲进港口。

伊藤博文就没敢登岸,当局担心港内工人对他不利,于是在英国船和国内船之间搭上跳板,供首相大人转船,堂堂首相在国内都要如此小心翼翼,伊藤不由得感受到了当年李鸿章的心情。

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其实差不多,逼人太甚虽然暂时获利颇丰,但是收获的仇恨也是一样的多,这种仇恨或许会绵延百年千年,子孙后代都要背负,长远看其实是划不来的。

在复杂的心情中,伊藤首相的船从长崎开到东京湾,这边同样气氛紧张,首相在警察的护卫下登岸,远离愤怒的国民,正要上车之际,忽然从警卫的队伍中冲出一人,身穿警服,手拿左轮,大呼一声:“国贼人人皆可杀之!”向伊藤连发数枪,刺客旋即被制服,而首相大人也在送往医院后不久宣告不治。

伊藤博文还是没能逃过悲情宿命,只是刺杀者从朝鲜人变成本国人,首相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称惟愿日中不再战,战则必灭国。

但这句遗言没能流传出来,相反有人讹传伊藤首相临终前嘱咐一定要血战到底。

接替伊藤博文的是两次出任文部大臣,贵族院副议枢密院议长的资深文官西园寺公望,临危受命,西园寺公望感到自己不是坐在首相的宝座上,而是坐在火山口上,首先是处置凶手所受到的压力,国人认为伊藤博文是国贼,杀他是为国除奸,凶手不是凶手,是英雄,应该无罪释放,最好颁发勋章,这怎么可以呢,好在这名凶手也没让新任首相为难,选择了在狱中切腹自杀,场面还整得很正规。

是谁将胁差带进狱中,又是谁拍下照片送到报馆,已经无法追究,西园寺首相焦头烂额,国内军队蠢蠢欲动,百姓破产,想打没有钱,想履行合约国民不答应,他完全无计可施。

一天傍晚,近卫师团的一群年轻军官暴走了,在军帽上缠上写着尊皇讨奸的白布条,身上也十字交叉白布带,连夜冲进内阁各大臣官邸,彬彬有礼的将这些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德高望重的元老处决,杀完了人还要对家属鞠躬道歉,说给您添麻烦了。

西园寺内阁直接就废了,接替他的依然是桂太郎,桂太郎是陆军大将,掌握军权,弹压兵变,安抚民意,这个过程混乱而漫长,谁也顾不上在日本还没撤回的十几万大军了。

……


页面连接:http://www.politicalblack.com/book_0_hzzwn/nfcvfwif.html

69书吧 360小说网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80电子书飞速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