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兄长的意思,是要帮那海安郡王一个大忙?”

张家大宅内,昨日刚到的顾淑仪正与张哲同步而游。原本两人聊着几个妹妹的学业,不知不觉中,张哲便把话题引到了昭阳的事务上。

“请恕小妹不解,吴人那边拖着差事,是料定江南今年欠收,沱江一郡上下都要遭遇荒年。兄长说吴国如今最怕的就是民乱,所以为了不让流民入境,他们才会故意拖延。而兄长这边也拖着差事,怎么会与海安郡王牵扯起来?”

张哲对待妹妹,不比旁人,尤其是这位日后要嫁入王府的,他解释起来倒是极为耐心。

“诸王实封之后,便由东边的海安郡王与小弟家的昭阳处在对吴国的第一线上。本朝在江南的军力都将纷纷北移,之后几年本朝的重心都将在北方。吴国如今是苦于内斗和民乱,等他们缓过劲来,海安与昭阳的压力便会变得极重。”

顾淑仪认真的听着表兄的每一句话,这些政务上的谋划观念,对于她日后的王府生活极为的重要。

“吴国人不是没有粮食,只是都在世家手里,而吴国朝廷是断然不会让世家们拿着粮食去沱江收拢奴仆、分割田地的。我料定吴国在收回沱江的时候,会把全郡土地人口一口气吃下。”

顾淑仪试着跟上张哲的思维。

“所以,吴国其实不能赈济即将遭遇灾荒的沱江上下?那海安郡王又......。”

张哲笑了一笑:“陛下让诸王攻略六国,昭阳与海安的任务都是吴国。海安郡王就藩在海安,而海安往西五十里就是沱江地界。沱江是海安郡王必须优先攻略的所在。咱们这边拖着,就是为了给海安郡王一个机会,一个在沱江赈济郡民提前收拢人心的机会。”

见到顾淑仪还是一脸的困惑,张哲终于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若是沱江人心被海安郡王收拢,来日吴国缓过来,是先去攻击有着姻亲关系、且易守难攻的昭阳郡,还是优先去处理已经把手伸入了沱江郡的海安一线?沱江郡若真的被海安郡王攻略下来,吴国就将再次面临要在沱江沿岸遍布十几万大军的窘境。”

顾淑仪恍然,表兄故意拖着差事,竟然是打着让原赵王世子,如今的海安郡王替昭阳郡顶锅的主意。

她最近也做过吴国的功课,知道昭阳是吴国京城的西北门户,而沱江郡则是整个吴国北方水系的中枢。一旦海安郡王真的再次攻略了沱江北部的郡城和四县,整个吴国腹地都将暴露在郑国水军的攻击范围内。

吴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如同现在这样,在沱江沿岸遍布大军。

“沱江郡城南面临江,若我是吴人,必然利用吴人水战的优势和沱江水网的便利,先取沱江为上。而昭阳这边,水路狭窄单一,易守难攻。”

顾淑仪壮着胆子把话说完,便盯着张哲的脸,生怕自己说错。

“便是因为如此,小弟父子前来昭阳,须好生努力几年,将最根本的班底建起来先。我拖着这件事,让海安郡王能够对沱江人心趁虚而入,正是为了让吴人优先去对付东边。”

顾淑仪又问:“小妹听说这次大江沿岸会遭遇粮荒的郡县不少,海安怕是也在其中,海安郡王又哪里有那许多粮草可用?”

“所以八王爷的这个人情,便须由三妹妹替他做到底。”

“我?”顾淑仪吃惊的捂住了嘴。

“明日春会,除了本地的贤达士子之外,为兄还邀请了连阳县县尉的家人。这位郭县尉,却是原赵王良娣的庶弟。三妹妹只管将这话说与他娘子听,并告诉对方,海安没粮,可近在迟尺的蔡国却有粮。”

“海安距离蔡国确实不远,只是兄长如何确定蔡国会售卖粮食给海安郡王?”

“只须向蔡人提及郑吴两国的本次婚事即可,蔡人便会对海安郡王大开方便之门,这粮价还会便宜得吓人。”

“你想想,郑吴之战,蔡国才帮了吴国,结果吴国就与大郑议和结亲了。蔡国此刻怕是极为忧心。若是得知我郑国海安郡王要收拢吴国的沱江人心,蔡国当然愿意看到此事发生,最好是海安郡王直接与吴人打起来才妙!若我是蔡人,这粮食便是海安郡王一时付不起钱都不打紧。”

“嗯,小妹记住了!”

张哲来到昭阳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颇为受人瞩目。

如此年轻的主官,也曾让部分人感到担心,生怕张信之年轻气盛来个大刀阔斧。可张哲却在做掉方家之后,除了春耕和开渠之外,就在与吴国的差事上忙碌。郡中的事务全部委给了下属,各县内政也的县丞与主簿合计着办理,甚有些无为而治的情态。

当顾府祖孙抵达秀山张家大宅之后,全郡上下的目光就盯在了张家大宅。

所以当张哲决定第一次召开文人春会后,全郡上下都积极响应了起来。张信之生平第一次主持召开的文会、会上还有张信之几个未有婚约的妹妹出现,只这两点便让争夺参会名额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

文会分为内外两处,内宅连顾淑仪在内一共有三十六位未出阁的姑娘,外院除去张哲、几个同僚和本地名流之外,一共邀请了七十二位适龄士子参与。

张家的大宅很大,上百人分做两处与会,却没有一点拥挤的感觉。

尤其是所谓的内外院,更是有趣。

分明是一个偌大的庭院,中间竖起了十余道纱屏,而顾淑仪为首的女子们都端坐在纱屏之后。

张哲在主位上笑容可掬,但一般并不说话,替他实际主持文会的却是一个面带风尘之色的四旬男子。此人姓刘名重,正是曾经向顾家也提过的亲刘家人。

这位刘重刘知世,暂代本郡学判衙门的左学司,为了春季府试的事这才把下方的诸县都跑了一遍,刚刚回到秀山来回报张哲,便被张哲抓来做了文会的主持。

张哲很看重这个刘家,只因为这个刘家已经传承了三代,而第一代主事人姓迟。

这位迟夫子出身世家,却破家而出开学授徒,传授的还不是一般的儒家经典,更兼传授世家的私学知识。第二代主事人姓许,是迟夫子的弟子,他将老师的事业发扬光大,收徒二十余,尽数传给了世家私学的知识。这位刘重是许夫子的弟子,也是女婿。许夫子没有把家业和经学典籍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女婿。

三代人破除门户之见办学五十余年,遭到了本地士族的疯狂打压。仅刘重与其师就多次被迫流亡江北。大郑光复昭阳之后,刘重本来自荐去了学判衙门做了一个学官,可方朝礼为了方便自己操控府试,便将刘重迁到了府衙去整理昭阳地方志。

而张哲弄掉方家之后,便将学判衙门的事务都委给了刘重去办。

张哲很欣赏这种真正拥有正统的学术精神和崇高的教育理念的人。比如方家、吴家和刘家都曾向顾家提过亲。其中方家是纯粹为了攀附,吴家的求亲更多的是为了与方家作对,而刘家的求亲却是刘重为他的侄儿和一个弟子同时求的亲。

满郡的人都知道刘重的用意:眼馋张信之的学问!

其实,张哲也曾多次产生过将自己的学问传诸于世的想法,只不过他每次产生这种想法,都会遭到古板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其中最出名的代表就是张家孟氏大娘子!

在孟氏小婉看来,自家夫君腹中的这些惊世之学,其中绝大部分只能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小屁孩能修习的。其他人若是敢于觊觎,统统都是要乱棍打死才行。

《重生之金融巨头》

张哲其实也试图在学术理念上说服孟小婉,可孟娘子手段委实高明,往往把房门一关,......最后被SHUI服的往往是张信之。

刘重的身边坐着两位少年人,大约在十三岁和十五岁,正是此人的侄儿和弟子。在刘重的对面,正巧坐的是吴怀和吴家的几个晚辈。

双方之间,在张哲无法目测的空气中,应该有闪电和雷霆在交汇。


页面连接:http://www.politicalblack.com/book_0_qqoiz/ivcfncfw.html

69书吧 360小说网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四库书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