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木匠住的塌塌房,泥水匠坐的渣拉墙,阴阳的先人埋在垓愣上。——东乡族谚语

1958年,大跃进的春风也吹到了偏僻、遥远的临夏。尕阴屲生产队的小队长何喜堂立即组织社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的精神,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劳动中去。

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5年计划,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新时代的劳动人们感到无比振奋。人们的身上都攒着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家明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实现全面的大跃进,5年超过英国,10年赶上美国。

巩腊梅和社员们听到何喜堂传达的会议精神既感到兴奋不已,又感到有一些茫然。兴奋的是解放还不到10年时间的新中国经济能够超过帝国主义的英国、赶上最富有的美国,确实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茫然的是大家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赶超英美。没有人知道英国和美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平时,公家的报纸上和广播里报道的都是英国和美国的社会阴暗面,说它们一天天垮下去了,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了。

最后,巩腊梅和社员们学习的结果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多的为国家上缴公粮。

从外地不断地传来农业战线上的喜讯: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早稻亩产达到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夏粮产量同比增长了69%,总产量比美国的总产量还要多出40亿斤。

巩腊梅听到别的地方一地亩生产出万斤的粮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因为尕阴屲的一亩地最多只能生产500斤的小麦或者700斤的玉米。她打开脑洞,努力地想象着那块亩产万斤粮食的土地是个什么样子,地里是不是肥沃得流着油水呢?

他们的内心整天是忐忑不安和恐慌混乱的。他们既怀疑那一个个高高升起的卫星,又怀疑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韩索菲听到儿媳妇们带回来一亩地生产万斤粮食的消息,因为牙齿脱落而干瘪的嘴巴一拧,不屑一顾地反驳道:“这是骗鬼呢!一亩地里摞上3层麦子也没有1万斤。瑙活了一辈子还没有看到一亩地收到1000斤的粮食。公家再能,还能能过老天爷?”

牛万山的胆子小,赶紧善意地提醒道:“阿妈,这话可不能对外人说啊。人家会给你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呢。”

韩索菲的嘴巴又是一撇,说道:“瑙的头上戴了一辈子的盖头。给瑙戴帽子?戴上一顶金丝绒的帽子还差不多!”

韩索菲的话逗得儿子、媳妇和孙子们的哄堂大笑。

到了秋收的季节,全国各地亩产万斤粮食的报道接踵而来,连篇累牍。更有甚者,一亩地生产的粮食达到了10万斤呢!天津市新立村的水稻试验田亩产达到了12万斤,在田里生长的稻谷上可以坐上人去。河北省徐水县一亩地生产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皮棉5000斤,等等。

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到那里视察,对当地的农民和科技人员大加赞许。

尕阴屲各个住户的院墙上用红色的油漆写上了巨大的新标语: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井沟连带尕阴屲一起并入了红台人民公社。红台公社又被划入了临夏市的管辖。市上的领导隔三差五地下到田间地头,冒着烈日指导社员们多积肥、高密植,力争亩产粮食上万斤。

偏偏老天爷不给他们面子。临夏地区连续两年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一个夏天几乎没有下过一滴雨。地里干得都要冒青烟了。

到了夏收和秋收,尕阴屲的小麦亩产量还不到300斤,玉米亩产量也只有400来斤。

生产队长何喜堂、公社的书记和临夏市长都受到了上面严肃的批评。

第二年的春天,上面的领导又来到了田地里。他们脱掉脚上的皮鞋,卷起袖子,亲自下到地里,指挥社员们耕地、施肥、播种、锄草,一个环节也不放过。

社员们刚刚完成播种任务,又开展了大炼钢铁的运动。他们白天是公社的社员,下地干农活,晚上当工人,大炼钢铁。农民们没有炼钢的必要设备,更不懂得炼钢的技术。但是,在“没有干不到,只有想不到”

的激进的口号鼓动和感染之下,人们已经开始相信自己无所不会、无所不能了。

何喜堂指挥社员们在山坡上盘起了几座小土炉,通上大风箱,把从外地运来的煤炭点燃,再续上收集来的废铁,就开始冶炼起来。

煤炭烧掉了一大堆,炉火也非常旺盛,但是,就是化不开废铁,反而把小土炉烧得垮塌了。

何喜堂派人到别的公社去学习考察,才知道修建小土炉需要耐火材料。于是,他从城里请来了懂炼钢技术的工人师傅,重新垒起了土炉,终于把一堆废铁烧成了红色的铁水。铁水冷却以后凝结在一块,就是所谓的钢了。因为是废铁与煤炭混合烧制,所以炼出来的钢都变成了豆腐渣的形状。他们也不知道国家能不能使用。

到了晚上,尕阴屲四周的山坡上小土炉星罗棋布,火光冲天,景象热烈,气势辉煌。

农村的废铁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凑来的没有几天时间就用光了。炼钢的原料成了最大的难题。

何喜堂立即组织召开了社员大会。他在会上强调,要坚决捍卫大跃进、总路线和人民公社这三面伟大的红旗,要求社员们把自己家中的铁器都交出来炼钢。

社员们回到自己家里四处翻找,什么旧锄头、烂铁锹,就连箱子角上起固定作用的铁皮都拆下来了。

最后实在没有铁器了,何喜堂又动员社员们交出各家做饭的铁锅。

家里的铁锅没了,一家人用什么做饭吃啊?

生产队临时在礼拜寺里办了一个集体大食堂,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到集体食堂去吃饭。

巩腊梅被何喜堂抽调到集体食堂做管理员。

这一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庄稼苗刚露出头就被火热的太阳晒死了。一层层梯田一层层赤土,就像《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一般。

干部们担心再戴上落后的帽子,开始互相攀比,向上虚报粮食的产量,隐瞒群众的困难,跟着别人大放卫星。尕阴屲当年的粮食产量只有6万斤,却给上级报了10万斤。

上级高兴地说:你们做的好!上交粮食的一半,也就是5万斤,剩下的一半留给社员当口粮和种子吧。

何喜堂这下可傻眼了:交完5万斤公粮,只剩下1万斤了,扣除留下作种子的,社员的口粮每个人还不到10斤!

于是,集体食堂的白面馍馍很快变成了玉米发糕,后来玉米面中也掺上了各种豆子,再后来只有煮洋芋和玉米面糊糊了。最后,一天三顿饭变成了和清水一样的面汤汤了。

巩腊梅作为集体食堂的管理员,真正体会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她带着炊事员们到山沟里挖野菜,采蘑菇,千方百计地让大家吃饱肚子。

地里的野菜挖完了。人们又开始剥树皮吃。树皮吃完了,又开始吃白土。吃下白土以后拉不出来。肚子胀得像一个大圆鼓。村里不断有老人和孩子饿死或者被白土胀死。


页面连接:http://www.politicalblack.com/book_0_wivwz/znqwhnhw.html

69书吧 360小说网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武侠小说网飞速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